北京爱心宝贝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
保姆 , 育儿嫂 , 月嫂
心理育儿师手记:三岁看大,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?

 来源:和讯网

文摘:

1.4 我想要抱抱

——第一时间满足宝宝的任何需要

豆妈记录:抱,还是不抱?这是个问题 第 23 天

……

早在豆子还未出生,大家在一起畅想未来时,豆子外婆就发表过她的新育儿观:“以后咱们家养孩子,一定要讲原则,讲科学,不能溺爱。”说完后,豆子外婆还举了例子,说她的同事带孙子时就遵循科学喂养原则,按照书上的来——给宝宝准备专属小床,让宝妈按量喂奶,让宝宝按时入睡,宝宝过了点儿不睡的话,哭也不抱, 结果那个宝宝日后就很懂规矩。当时一排听众听后都表示很佩服。

北京系统开发|https://www.5cocoi.com 

但实践证明,教条化的东西是信不得的,豆子不吃“科学养育” 那一套,而豆子外婆显然也将当年提起的育儿观抛到了九霄云外。但我们又担心了,逢哭必抱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一定好吗?不会让宝宝形成依赖吗?会阻碍宝宝的心理成熟吗?

家政服务|http://www.aixinbaomu.com

心理师爸爸的分析:请做宝宝生命初期的完美照料者

宝宝在生命初期正处于心理上的自闭阶段,他需要完美照料者满足他的一切需要,这样他的心中才会建立起基本安全感。如果宝宝的需要被及时、完美地满足,那么他将来就不需要再去寻求基本安全感了。

就像身体的成长一样,宝宝心理的发育也是要一步一步完成的。如果说健康人格是一座坚固的大厦,那么它的根基就是安全感的建立,而基本安全感形成于生命初期,通过宝宝对妈妈(照料者)的依恋建立起来。

拥抱宝宝,建立安全感

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来说,从宝宝刚出生到1岁,做一个完美照料者非常重要。因为宝宝将在这个时期内发展出极其重要的心理品质——安全感与信任感,与此品质相对应的是爱与被爱的能力。

一个能够信赖别人、能够在关系中感到安全的人才可能建立起亲密关系。不夸张地说,婴儿时期建立起的安全感关系到宝宝一生的幸福。

这个时候的宝宝柔弱无助,他们的生活质量完全取决于照料者的行为,照料者给宝宝安全感与信任感,宝宝才能与照料者发展依恋关系。宝宝得到妈妈的悉心照料,身心都获得满足时,就会体验到舒适、安全,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基本信任感。这么小的宝宝毫无保护自己的能力,妈妈稍有忽略就可能会让他们强烈地体验到生存威胁,产生对环境的不信任感或疑惑感。

一个完美照料者可以迅速帮助宝宝获得基本安全感。所谓完美照料,就是不论宝宝有什么需要,都在第一时间让宝宝获得满足。这其实很考验妈妈(照料者)的爱心与耐心,宝宝需要的不于吃饱、穿暖,所以妈妈需要敏锐地察觉宝宝发出的信号,并且理解宝宝要的是什么。

拥抱是满足宝宝心理需要的一种方式。一位名叫哈洛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:

把刚出生不久的恒河猴放在一个笼子里,笼子里有两只代替母猴的假猴子——一只是用铁丝做的,它的“胸前”缚有一个奶瓶; 另一只是用柔软的绒布做的,它的“胸前”没有奶瓶。实验的目的是看小猴子更依赖食物,还是更依赖与母亲的接触。结果是,小猴子要吃奶的时候,就会去找有奶瓶的假猴子,一旦吃饱了,就会和绒布猴待在一起。

这个实验证明,小猴子对柔软的绒布猴更依恋。恒河猴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很高,这个实验说明温暖亲密的接触能让宝宝产生依恋。妈妈的怀抱就可以给宝宝提供柔软、温暖的接触性关怀, 宝宝特别依恋妈妈的怀抱是因为宝宝有这样的心理需要。

很多孩子喜欢毛茸茸的公仔、柔软的被子等都是因为依恋需要。对这些物品有强烈喜好的孩子,可能是在婴儿时期没有被抱够的孩子。很显然,豆子外婆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违背宝宝的需要的。

不及时满足宝宝,会给宝宝带来创伤

拥抱可以带给宝宝的体验是好像回到妈妈的子宫里一般,会让宝宝很满足。皮肤接触、熟悉的气味都可以给宝宝带来安全体验, 可以消除宝宝的恐惧感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宝宝哭闹的时候,抱抱可以让他们停止哭泣。有很多孩子要在妈妈的怀抱里睡觉,就是因为他们感到安全才能够安然入睡。只是,抱着孩子会让大人们很辛苦。不过,在孩子1岁以内,再辛苦也是值得的,否则,将来宝宝可能会让身边的大人们辛苦很多年。

曾经有位三十多岁的男士来向我求助,他的人格是偏执型的。他经常怀疑妻子有外遇,不相信身边的任何人,几乎没什么朋友。他在很多时候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,经常和别人吵架。在他看来, 在任何情况下,都只有他自己是对的。除此之外,他还会记仇。他被公司辞退后,扬言要报复公司经理。他在家里时的情绪很糟糕,甚至到了精神崩溃的地步。他的妻子感觉到问题很严重,所以苦苦哀求他来见我。

遇到偏执型人格的人是心理咨询师的灾难,与这样的求助者建立关系很难,他们来一两次之后往往就不来了。幸好,这位求助者在大家的努力下把治疗过程坚持下来了。

在与他讨论的过程中,他谈起了自己的经历。其中一段特殊的经历与照料者有关。他妈妈是个医生,并且有很严重的强迫症—— 洁癖。他妈妈生了他以后,有一段时间精神状态很糟糕,每天花在洗手和打扫上的时间很多。很多时候,他已经饿得哇哇哭了半个小时,他妈妈却还是仪式性地洗完手后才去抱他。

他妈妈生下他以后没有奶水,喂他奶粉之前要将手和喂奶的用品严格消毒,按剂量调制奶粉,让冲好的奶粉自然冷却。等他吃到奶时,几乎一个小时过去了。而在这一个小时中,他妈妈也不抱他, 任由他在那里哭。Zui要命的是,他妈妈也不允许其他人抱他,理由是宝宝多哭可以增加肺活量。

当然这是他长大了以后才知道的。据说,他那时候经常哭到声嘶力竭。所以,他很敏感,只让妈妈抱,别人一抱他,他就哭。这和他偏执型人格的形成有极大关系。如今,他对妻子的要求是:在他有要求的时候,必须马上满足他。他妻子哪怕稍微迟疑一会儿, 都会招致他谩骂,甚至动手。

很多时候,大人担心宝宝经常要抱抱会使宝宝形成依赖性。殊不知,不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,会给宝宝带来创伤。

宝宝虽小,但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

所谓完美照料者,就是在第一时间满足宝宝所有需要的照料者, 有点让他们“要风得风,要雨得雨”的意思。在宝宝 1 岁以内,要给宝宝Zui大的满足。拥抱也好,吃奶也好,宝宝过早地体会到挫折就可能对所有人和环境产生不安全感。

千万不要用自以为的科学方式对待宝宝,也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冷落宝宝。

如果完美照料者能够在宝宝有需要时满足宝宝的需要,那么宝宝将来就不需要寻找这种被满足的感觉。其实,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幻想找到完美照料者。不管他们是有意的,还是无意的,他们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就是因为过早失去了完美照料者,受到了创伤。这在亲密的依恋关系中,会表现得特别明显。

心理育儿师手记:三岁看大,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?

货车买卖|https://www.5cocoi.net

给孩子的安全感

不容忽视的关键三年

正如老话所说:三岁看大

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、《爸爸去哪儿》制片人谢涤葵倾情推荐

◆ 本书卖点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1、本书作者是的心理学工作者,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运用到解读父母与3岁前孩子的关系建立中,对父母以及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来说,是一个很好的范本。

◆ 作者简介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胡慎之

知名关系心理学家,从事心理咨询长达二十余年,《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》《马东的职场B计划》首席专业顾问;入选“2017年中国心理学Zui有影响力50人”;曾任CCTV《心理访谈》特邀嘉宾、 湖南卫视《变形计》特邀心理顾问、《奇葩说》知识合伙人、《家庭教育指导师》教材副主编。

著有《高情商沟通术》《如果父爱缺席》等书。

曾路

豆妈,儿童心理工作者。

◆ 编辑推荐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初为父母,难免有许多困惑。本书从心理学家爸爸的角度入手,既包含专业的理论指导,又将成功的育儿经验以生动的场景、翔实的分析、风趣的解答等形式展现出来,和年轻父母们一起面对育儿路上的问题,建立健康、成熟、科学的亲子关系,帮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长。

◆ 内容简介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如果说健康人格是一座坚固的大厦,那么它的根基就是安全感。

建立安全感的核心是发展依恋关系。孩子得到亲人的悉心照料,身心都获得满足时,就会体验到舒适、安全,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基本信任感,逐渐形成稳定的性格和独立的人格。在这一过程中,贴心的母爱非常重要

在本书中,妈妈以活泼、感性的笔触记录儿子的成长,爸爸以专业、理性的视角对儿子的心理进行分析。通过阅读本书,家长不仅能了解0~3岁孩子的需要,也能与孩子建立更健康的亲子关系,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。

◆ 简要目录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第一章  心理自闭期:婴儿期建立的安全感关系到一生的幸福 (第1个月)

1.1 我来了

——不要随意评价宝宝的外貌

1.2 幸福的月子,踏实的豆子

——原始安全感影响孩子的一生

1.3 香香的大乳房

—— 母乳喂养,给孩子一个不焦虑、不恐惧的人生

1.5 宝宝第一次对我笑

——完整、和谐的互动让宝宝看到美好、可爱的自己

1.6 吃饱喝足养“小猪”

—— 正常性自闭期,宝宝以自我满足的方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

第二章  心理共生期:陪伴宝宝形成充满信任和爱的人际关系模式 (2~5个月)

2.1 是不是好妈妈,豆子说了算

——让宝宝喜爱、满足的妈妈才是好妈妈

2.2 我要竖着抱

——被尊重和支持的孩子更有力量

2.3 我还不会说话,也能和爸爸交流

——爱的语言,说给宝宝听

2.4 我不是胖胖

——不要随意给宝宝贴标签

2.5 豆子正处于口欲期

——用嘴巴探索世界,是宝宝必经的阶段

2.6 超级郁闷,一周摔了两次

——创伤被处理,宝宝才能成长

第三章  心理分化期开始:让宝宝有自我满足的能力,形成独立的人格 (6~10个月)

3.1 认生了

——认生是宝宝的自我保护机制

3.2 高兴时叫“bɑ”,郁闷时叫“mm,mɑ”

——稳定的照料给宝宝的一生带来稳定的感觉

3.3 断奶的日子

——妈妈和宝宝都“失恋”了

3.4 亲历智力评估

——不要用孩子为父母的人生加分

3.5 我要“走街街”

——宝宝需要与真实的世界接触

3.6 什么玩具也比不上爸爸妈妈陪我玩

——与爸爸妈妈多互动,宝宝更自信

3.7 弟弟还是妹妹

——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

3.8 爬呀,小豆子

——爬行,让孩子的人生有动力

第四章  心理分化进行中:培养宝宝自我满足和沟通的能力 (11个月~1岁4个月)

4.1 回头望望,妈妈在

——安全依赖是建立亲密关系的Zui初形式

4.2 宝宝哭了,怎么办

——父母稳定的爱与信任,给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

4.3 我要的,是你温暖的拥抱

——爱的表达缓解宝宝独自面对世界的孤独

4.4 照镜子

——照镜子,是宝宝体验自我的重要时刻

4.5 大花园里的例行早会

—— 宝宝的“社交”为将来的人际互动打好基础

4.6 躲猫猫

——你会陪宝宝玩游戏吗

4.7 小豆子坐飞机

——给宝宝积极的体验,陪宝宝接受新事物

4.8 豆爸,生日快乐

——父母的关系,直接影响宝宝内心关系的建立

第五章  心理分化矛盾期:让宝宝在支持性的环境中建立自我 (1岁5个月~2岁半)

5.1 家有小超人

——保护宝宝的无所不能感

5.2 对着干

——控制与反控制游戏

5.3 欠扁的小豆子

——适度惩罚帮宝宝建立规则意识

5.4 自言自语的豆子

——自言自语是宝宝自我照顾的开始

5.5 玩具被抢之后

——如何引导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

5.6 搞不清的“你、我、他”

——没有“我”,就没有真正的独立

5.7 拉㞎㞎的故事

——让宝宝自我满足

第六章  心理走向独立:培养人格独立、稳定的孩子 (2岁半~3岁)

6.1 就不睡觉

——宝宝对付分离的小把戏

6.2 谁动了我的枕头

——陪伴孩子成长的过渡性客体

6.3 不许打妈妈

——与孩子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

6.4 幼儿园焦虑

——分离需要被接纳和理解

6.5 你的“小鸡鸡”呢

——给孩子Zui基本的性别确定

6.6 小鸡去世了

——让宝宝在照料中体会爱

6.7 生命中的第一朵“小红花”

——分享成功,培养自信


展开全文
相关产品